这是一条筚路蓝缕之路,也是一条通往胜利之路;
这是一条荆棘遍布之路,也是一条开立异局之路。
栉风沐雨,浴血淬火。长征,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远征。长征精神,已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名贵财产。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
当我们站在建党百年这一重要时间节点,再次掀开长征这本历史教科书,会对那一段伟大远征留下的历史启示有着越发深刻的认识。
当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斗争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再次品读长征这一部壮丽史诗,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再起的美好前景,心底会激荡起更为强大的奋进力量,信心满怀行进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
长征,一条信仰之路——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爆发巨大的精神力量
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很是艰难。
在仇人的围追切断中,红军一次又一次杀开血路、突出重围。是什么,让红军前赴后继、一往无前?
谜底,写在那连绵的雪山上。
红四方面军前卫营走过党岭雪山时,有人看到雪地里伸出一只胳膊,手中紧紧攥着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党证上写着“中共党员刘志海,1933年2月入党”。牺牲前,这名红军战士想交最后一次党费。
这是红军长征经过的草地(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谜底,写在那无尽的草地里。
军旅作家王树增说他曾在档案中看到:过草地时没吃的,不少战士吃草中毒。于是有步队建立试吃小组,加入者有一个条件——必须是党员。“我想,当他们误吃一种植物倒下的那一刻,他们是没有遗憾的,因为他们心中有一种梦想,有信仰的支撑。”
谜底,写在这支步队每个人的心中。
这是在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摆设馆拍摄的“半条被子”故事雕塑(2020年9月17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许多红军战士投身革命之初不识字甚至没有名字,他们并不确切知道什么是革命,但他们从拯救天下穷苦人的实际行动中,从自身命运的巨大改变中,逐步明白他们为之献身的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意义。于是,他们有了改变命运的勇气,有了凛然赴死的血性,有了追求信仰的高尚。
是信仰,让他们顾全阵势、严守纪律、紧密团结,意志愈发坚定、力量愈发强大,跃过重重艰险,蹚出胜利之路。
在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后山,散布着形状各异的巨石,石块下埋葬着烈士遗骸,寓意“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丰碑”(2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陆波岸 摄
2021年4月25日上午,习近平同志来到位于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的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旅行,他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会爆发巨大的精神力量。”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红军将士的信仰之光、信念之火、信心之歌,必将生生不息、一直通报。
因为信仰,所以忠诚。
万里长征路,每一个脚步都坚定地指向同一个偏向。
多年后,邓小平的女儿问父亲:“长征的时候你都干了些什么事情?”小平同志不假思索回覆:“随着走!”
万里长征,红军战士无怨无悔“随着走”,只因他们有一个坚定的信念:随着共产党,就能打胜仗!
上下同欲,百折不挠;旗帜所指,所向披靡。
这是描绘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油画。新华社发
纵观长征路上的每一场战斗、每一次生死关头,党员干部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他们立身为旗,激励着官兵前行。
担当过红一军团政委的聂荣臻曾回忆,每仗打下来,党团员经常占到伤亡数的25%,甚至50%。
朱德也回忆道,每次战斗党员干部总是冲在最前面,那些政治上和军事上皆可信赖的党员干部,不可是指挥中心,更是精神支柱,让这支步队始终拥有结实的骨架。
一场场战斗胜利、一次次乐成突围,让红军将士对党的信心越发富足,必胜的信念越发坚定。他们紧紧随着党的程序,向着胜利不绝前进。
就是在长征路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职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焦点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我们党和革命事业转危为安、不绝翻开新局面最重要的包管。
这是遵义红军山烈士陵园(2016年6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邓小平同志曾说:“遵义集会之前,我们的党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党中央。我们党的领导集体,是从遵义集会开始逐步形成的。”他指出,“任何一个领导集体都要有一个焦点,没有焦点的领导是靠不住的。”
80多年后回首长征路,我们越发深刻地认识到,长征胜利是党的坚强领导的胜利。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必须始终坚定不移跟党走,始终坚定不移维护焦点、看齐追随。
长征,一条为民之路——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不孑立。
一部红军长征史,就是一部军民鱼水情深的历史。
1927年,湖南浏阳文家市,红军贴出一条口号——“打土豪、分田地”。今后以后,“共产党是替穷人找饭吃的政党”“红军是工农自己的步队”等口号,追随红军战士的脚步,泛起在大山里的各个乡村。
战士们把一条条口号刻画在墙上,又以最直接最淳厚的方法践行着这些允许。红六军团在湖南新化没收“官盐”后卖给外地黎民,价钱定得极低。这样既能让黎民分到盐,又不给仇人留下对群众抨击的借口。
一颗热诚为民初心,换来的是“十送红军”时的人民倾心——
那一担担沾着泥巴的鞋可以作证。红军出发前,群众挑来布鞋、芒鞋送行,战士们好奇,许多鞋上怎么还沾着泥巴?得知原因后战士们落泪了。听说红军要走,老黎民从脚上把鞋脱下来送到步队。“鞋来缺乏做了,把这些穿过的鞋拿去吧,行军兵戈少不得。”
那一道道乡村桥头的刻痕可以作证。这是红军招兵的标准线:一支长枪加一柄刺刀的高度,约莫一米五。这样可以确保新兵至少能背起枪上战场。然而,许多身高缺乏的少年在鞋里垫上纸,在鞋底绑上几层草,甚至晚上到桥头偷偷改低刻痕,以抵达参军标准。
长征路上,各地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增补兵员。这一切,不但为红军长征胜利孝敬了力量,更为红军奔向救亡图存的抗战前线涤讪了坚实基础。
长征,不但生存了革命火种,更承载着民族继续。中国共产党纵然在万里长征中,也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一路上,红军战士们也许不知道下一个落脚点在哪里,更不知道战略转移何时才华结束,可是他们心中明白,走上长征路就是为了建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北上抗日实现民族独立。
以黎民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人民军队的初心。
解放军官兵在湖北石首久合垸乡团山河支堤“管涌”险情处抗洪抢险(1998年8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李刚 摄
15名空降兵从地动灾区四川茂县上空4999米的高空奋掉臂身跳下,进入门路阻断的灾区加入救援(2008年5月14日摄)。新华社发(刘应华 摄)
当洪水来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道摧不垮的大堤;外地动突至,将士们掉臂危险第一时间挺进震中;当疫情蔓延,人民军医绝不犹豫离别家人奔赴“红区”与病魔战斗……
一批增援武汉的军队医护人员乘坐国产运-20运输机抵达武汉天河机。2020年2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黎云 摄
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习近平同志指出,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越发美好生活而矢志斗争。
老黎民是天,老黎民是地。在长征通报的红色血脉中,“效劳人民”就像一条连天接地、奔腾不息的河流,流淌过80多年峥嵘岁月直至今天,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继续奔涌向前。
长征,一条求是之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效劳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万里长征路,有那么几步最为紧要。
仔细翻阅长征史料就会发明:红军一边走一边频繁地开会。周恩来曾回忆说,进入湘桂黔交界处,中央一路开会争论,从老山界开始,争论更猛烈。
黎平集会会址纪念馆里,一盏烟熏火燎的马灯,是那惊心动魄要害一步的“见证者”。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集会。博古等人仍坚持到湘西与红二、六军团汇合,毛泽东等人则主张向敌势力较为薄弱的黔北进军<岽影滋炜缴钜,马灯熄了又亮,毛泽东的正确意见终于被接纳,红军制止了可能覆灭的危险。
遵义集会会址纪念馆里,一张古铜色的桌子,是那峰回路转要害一步的“见证者”。
这是遵义集会召开的集会室(2019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此召开扩大集会,毛泽东等革命家围着这张桌子,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过失在中央的统治,拨正了革命的航向。
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三大主力会师,先后召开了70多次重要集会,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一个个集会,不但决定了长征的偏向、红军的生死生死,也使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门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门路的正确理论。
历史证明,长征的胜利,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胜利。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
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想问题、作决策、效劳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切从实际出发!跨越80多年时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薪火不息。这既是红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也将推动我们的事业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绝前进。
思想路线引领伟大征程,伟大征程需要伟大斗争。
万里长征路,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途中,红军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度过近百条江河,经过14个省份,攻占过62座都会,重要战役战斗600余次,险些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十余万红军将士牺牲或失散在长征途中。
长征路上,面对敌我力量比照之悬殊、武器装备差别之显著、自然情况条件之卑劣,无后方依托流行动战之艰难,红军将士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愈挫愈奋、一往无前,以血肉之躯开辟了胜利之路。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
游客在腊子口战役旧址旅行腊子口战役纪念碑(2019年8月15日摄)。新华社记者 罗晓光 摄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一定还要“爬雪山”“过草地”,一定另有“娄山关”“腊子口”。我们党依靠斗争走到今天,也一定要依靠斗争赢得未来。
85载惫�荏苒,长征的一个个细节在历史长河中未有褪色而愈发鲜明。那一张张英气勃勃坚毅自信的鲜活面孔,那一页页波涛壮阔荡气回肠的壮美史诗,那一项项特出日月光耀千秋的辉煌业绩,那一曲曲可歌可泣激情万丈的英雄赞歌,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已然凝结成为伟大的长征精神,激励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再起勇猛前行!